在皖西大地,一只鵝的價值遠不止于餐桌。從田間地頭的養殖到車間里的精細加工,從本土市場的扎根到全球舞臺的亮相,六安圍繞鵝資源深耕細作,串聯起多元產業形態,既破解市場挑戰、實現產值逆勢增長,又帶動群眾就業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走出一條以特色產業賦能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的雙贏之路。
走進安徽博隆羽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自動化場景隨處可見,潔凈的羽絨在自動化管道中流動,經過多道精細分揀與水洗工藝,變得蓬松柔軟、潔凈如云,為后續高品質制品加工奠定基礎;分揀區域里,工人根據絨朵大小、蓬松度等指標,對羽絨進行精準分類。
安徽博隆羽絨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 蔣貞響:
我們博隆公司主要生產羽毛、羽絨為主,羽毛作為家居行業(產品),比如說沙發、抱枕,羽絨作為羽絨服、床上用品,我們產品主要銷往江浙滬、廣東、成都。
依托先進的加工技術與嚴格的品質把控,六安不僅成為下游行業信賴的原料供應商,更在細分領域站穩腳跟,為后續產業延伸打下堅實基礎。
近期,全球羽毛球市場受上游成本影響,零售價上漲20%-30%,但裕安區新安鎮的羽毛球企業借此契機,推動產值逆勢增長30%,行業年產值超7億元,創稅3000余萬元。
在六安市興龍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企業投資千萬元研發自動化設備,解決了招工難題,提升了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作為亞獅龍的“生產基地”,公司已實現從原毛收購到成品制造的半自動化生產。
六安市興龍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廠長 張新山:
你別看一個小小的羽毛球,它需要的工藝非常多,現在我們也不斷地更新,提高羽毛球的質量。從1月份到現在,我們目前的產值大概到了1.5個億了,完成了稅收大概有400多萬了。
價格上漲背后的產業邏輯與蓬勃生機,展現出新安鎮從“羽球小鎮”邁向“智造高地”的轉型之路。
裕安區新安鎮經濟發展辦負責人 方玉昭:
羽毛收購基礎比較好,另一方面就是企業在技術這一塊不斷地升級改造,帶動了這個羽毛球進一步產業發展,促進了上游的就業和下游的產品鏈的供應,發展帶動群眾就業的同時,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進一步促進了我鎮的鄉村振興發展。

在霍邱縣花園鎮安業村的安徽牧康鵝業有限公司,員工劉雪梅正在進行朗德鵝喂養及養殖車間清掃工作。
安徽牧康鵝業有限公司員工 劉雪梅:
在這上班離家也比較近,照顧小孩、老人都比較方便,干家務也不耽誤,工資待遇也比較好,一個月平均下來七、八千塊錢左右。
安徽牧康鵝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朗德鵝養殖以及鵝肥肝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特色農字號企業,目前公司擁有8棟養殖車間,并建設冷庫及鵝肥肝初加工中心等配套設施,已形成年出欄朗德鵝12萬只的規模,年生產、銷售鵝肥肝110噸,年產值3000多萬元,成功帶動近百人就業,被當地群眾稱為“產業富民的明星企業”。
徽牧康鵝業有限公司法人李永梅:
我們將立足企業實際,進一步做大企業規模,強化品牌建設,延伸產業鏈條,力爭吸納更多群眾就近就業,帶動更多養殖戶規模化生產,以實實在在成效助力鄉村振興。
霍邱縣花園鎮安業村黨總支書記 趙德義:
牧康鵝業入駐我們村以來,不僅增加了群眾就業收入,又帶動了養殖戶發展朗德鵝產業,同時,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收入,有力推動了我村鄉村振興建設更上一層樓。
從基礎加工到科技智造再到鄉村富民,六安以鵝為紐帶,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在應對市場變化中展現出強勁韌性,更在推動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持續釋放動力,書寫出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篇章。
轉自六安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