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皖西白鵝的主要產地,我市依托優質的原料支撐和強大的羽毛羽絨產業基礎,培育出多個羽毛球生產基地。從舒城干汊河靠智能制造拓全球市場,到裕安固鎮鎮以本土根基助鄉村增收,“一根羽毛”撐起產業升級與鄉村振興雙答卷。
走進位于舒城縣干汊河鎮的安徽宏偉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AI視覺分揀機每秒3次選羽毛,智能組裝線誤差控在0.1毫米內,每只球經12項數字化檢測。
安徽宏偉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胡海濤:
以前靠人工分揀,一天最多處理8000根羽毛,現在機器效率是人工的6倍,還能保證每批原料品質統一。
該企業自主研發的“耐打型”羽毛球獲國際羽聯認證,耐打度提高30%,如今國內外職業聯賽訂單占比超40%。
安徽華羽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將自主研發的賽事級羽毛球投入賽場,為進軍東南亞市場鋪路。
安徽華羽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孫梅山:
我們就是要讓產品在賽場上‘說話’,讓大家看到‘中國制造’的羽毛球不比進口的差。
舒城縣干汊河鎮年產羽毛球超8000萬只,當地企業掌握71項專利,“太陽”“鴻鵠”等品牌出口20多個國家,每10只海外羽毛球就有1只來自這里,2024年產值破15億,帶動5000人就業。
舒城縣干汊河鎮黨委副書記 方潤:
眼下,羽匯產業園三期建設正穩步推進,未來將聚焦“研發—生產—貿易”全生態完善,力爭產值突破20億元。

六安市奧安康工貿有限公司銷售經理 汪田:
羽毛球生產步驟大概有30道左右,我們在出廠之前的最后一步,我們還要經過試打,保證它的飛行穩定性,保證它良好的手感,再送到消費者的手中。
固鎮鎮靠皖西白鵝養殖傳統,90年代入局產業,2003年創“奧安康”品牌,如今年產值4000多萬,帶動300多戶農戶就業。
工人 王敬琴:
離家在一公里左右吧,在這邊工作收入也還可以,大概在4000(元)左右。

在做大羽毛球產業同時,企業升級設備、擴品類,向羽毛球拍、球服等體育用品加工制造領域擴展。

六安市奧安康工貿有限公司銷售經理 汪田:
主營產品就是羽毛球及周邊系列產品,球拍啊,球服這些東西。內銷的話,目前占到65%以上。外銷的話是出口的話大概就是35%。出口到我們主要是韓國、東南亞、歐洲一些比如像德國、英國這些國家。
舒城的智能創新、固鎮的本土賦能,讓六安羽毛球產業既拓全球市場,又富一方百姓。未來,“六安制造”羽毛球將飛向更廣闊舞臺,為地方發展添動力。轉自六安新聞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