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熱點聚焦
時間:2014-12-19 來源: 唐福勇 中國經濟時報
盡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15年仍將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最近一些數據的出臺以及市場預期的蔓延,貨幣政策仍被步步緊逼著向偏“松”的方向。
一時之間,貨幣政策在年關將近時的執行與調控壓力增大不少。
宏觀數據方面,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11月數據顯示,11月CPI同比僅上漲1.4%,漲幅為2009年11月以來新低;PPI同比下降2.7%,已連續33個月負增長。
由于CPI的持續走低,央行上個月在某種程度上不得不選擇降息,一方面降息是為了給主動放緩的經濟增速助力,以降低實體經濟中大量企業的融資借貸成本;另一方面,降息也能起到激勵民間資本的投資與利用,避免大量存款躺在銀行睡大覺的現象。
近期持續暴跌的國際油價同樣令CPI預期持續走低,相關數據顯示,歐美原油價格均已跌至逾五年低點,且近期頻頻遭遇一日(而非一周)跌3%-6%的跌幅。美國1月原油期貨12月12日結算價報57.81美元/桶,創2009年5月15日以來最低結算價。油價的下跌不僅大大降低了交通運輸等行業的運營成本,也間接降低了與交通運輸相關聯的日常消費品尤其是蔬菜、水果、肉等對CPI指數影響頗大的一些指標。可以預見在未來一兩月,CPI難以有較大提升(春節因素除外),這些更加重了央行未來繼續降息的可能,而市場對降息的預期早已在不斷升溫,甚至部分市場人士和機構已經預測明年3月份前就可能再次降息。
制造業增長勢頭同樣在最近一段時期再度削弱,匯豐中國12月制造業PMI初值49.5,低于預期的49.8,為7個月來首次低于50的榮枯線。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本次數據表明2014年經濟疲軟的結局。而不斷上漲的通縮壓力,從根本上反映了國內需求疲軟,因此建議未來幾個月內仍舊需要進一步的貨幣寬松政策。
進出口貿易方面的數據同樣并不樂觀,國內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進口同比下跌6.7%,出口同比增長4.7%,增幅不及預期一半,貿易順差再創歷史新高;加上CPI同比增長1.4%,PPI同比下降2.7%等數值均弱于預期,表明內需偏弱的情況持續存在。
雖然明年的經濟增速預期仍會緩慢降低,但降幅有限,以目前各方面的預測來看,保持在7%偏上一點的意愿居多,而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積極發現培育新的增長點,加快農業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因此,對于2015年而言,在調結構與防控債務風險的大背景下,穩增長會更加突出。這一點從會議明確的“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緊適度”可見一斑。有力度表明財政將加大對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投資力度,而更加注重松緊適度則更強調貨幣政策的區分對待與有保有壓,預期2014年已經實施過的定向降準與降息等措施仍會在2015年不同程度地實施,而為了有效穩定經濟增速,通過降準釋放流動性的市場預期也變得更加升溫。
從目前來看,11月份以來的中國股市大漲成為對貨幣政策放松產生抑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股市持續大幅上漲過程中,每一次貨幣政策的放松,諸如降息、降準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助推股市向上的動力,這一現象已經在實踐中被多次驗證。
上一條:祝賀福州體博會圓滿結束下一條:國務院:支持體育產品和服務企業上市